浙大城市學院舉辦“數字時代人才培養雙高論壇” | ||
| ||
為更好地加深高中、高?!半p高”之間在創新人才培養、教育貫通等方面的互動交流,5月21日,浙大城市學院舉辦“數字時代人才培養雙高論壇”,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以及省內60所知名高中校長匯聚一堂,共同探討數字時代背景下高中與高校人才培養的銜接與協同。 校長羅衛東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學校辦學歷史和轉公三年發展成果。三年來,學校完成了辦學體制、發展和功能的“三大轉型”,聚焦“城市”“數字”“應用”三個關鍵詞,全力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。轉公以來,學校推進有組織教學科研、強化學科專業建設、加強頂尖人才引育、強化城校融合,形成了與城市共生共榮、同頻共振的良好局面,走出了一條有城院特色、城院氣質的發展之路。 為有效銜接高校與高中的教育,浙大城市學院從今年開始在優質生源基地中開展“星苗計劃”,通過在中學設立浙大城市學院“星苗班”、城院專業教師進中學授課或講座、開展中學老師到城院進行職業技能培訓、與中學共建實驗室等多種形式,與試點中學實現教學資源共建共享,共同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素質高能力強的應用型準大學生?,F場,浙大城市學院相關學院與五所中學簽署“星苗計劃”合作協議。 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如何轉換?人類與人工智能如何共處?如何重構普通高中育人體系?數字化時代大學和高中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? 會上,四位教育專家和學者作主旨報告,為大家帶來一場啟迪教育思想、促進教育創新的饕餮盛宴。 林建華 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創始人 北京大學、浙江大學、重慶大學原校長 “在數字化時代、知識開放的時代,更需要隱性知識?!绷纸ㄈA認為,在知識開放的時代,大學已失去對人類知識活動的壟斷,面臨辦學觀念和教育模式的變革。教育要實現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轉換,要打開學科邊界、學習邊界、學校邊界、知識邊界。他認為,不應該把教育僅僅看做是一種顯性知識的傳遞,教育的目標是要解放學生,釋放學生內在的潛能潛力,教學生成人。 吳 飛 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 ChatGPT作為AI界新貴,一經發布便迅速“出圈”。ChatGPT為何能引發極高關注?人類與人工智能如何共處?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教授以“GPT:內容合成機理及對教育的思考”為主題,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和人工智能的現象級產品ChatGPT的內在機理。吳飛表示,未來將是人和人工智能共同進化的時代,科學普及將人類進化中累積知識轉化為人和人造物的力量,要利用人工智能這一幫手,在人機協同中創造更加美好未來。 申屠永慶 浙江省教育學會副會長 教育部基礎教育跨學科教學指導專委會委員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浙江省教育學會副會長、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申屠永慶被學生親切地稱為“校長爸爸”,他立足學生長遠發展,從提出“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發展而設計”的育人理念,到“文化立校、課程育人”的辦學策略,再到“重構育人體系”,始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開展教育工作的終身目標。他堅持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,自覺踐行課程改革,重構學生培養目標體系、課程體系、學生生涯發展體系、學習空間體系和學校治理體系,實現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。 羅衛東 浙大城市學院校長 “數字化時代大學和高中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?”羅衛東認為,數字化時代,要有效銜接中學與大學教育,奠定人才培養的基石;要創新開放辦學、數字賦能,改變知識傳授的單一化,以學生為中心,培養完整的人、智慧的人。他表示,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,不變的是培養人才的內在肌理,要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始終貫穿求真、至善、追尋美好的教育發展理念是數字化時代美好教育的不變的內涵,是文明傳承、人才培養不變的方向。 校黨委副書記賈秀英出席并主持會議。校辦公室、教務處以及各學院負責人參會。 |